昨天(12月29日)福建省教育廳發布了2021福建新高考方案,一些考生、家長表示:
“我頭都暈了”
“字都認得,但湊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
“院校專業組是什么?”
“新高考要怎么選專業?”
不要慌,今天,福妹為考生、家長們重點講解福建新高考方案,文末有答疑!讓大家清醒清醒。
先來說說方案重點↓↓↓
1、考試安排
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7日至9日,共3天。語文科目考試時長為150分鐘,數學、外語科目考試時長均為120分鐘,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每科考試時長均為75分鐘。具體考試安排為:

全國統考科目的考試安排以教育部統一公布的安排為準,如有調整,福建省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考試安排相應調整。
2、成績組成
考生高考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750分。
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物理、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每門滿分100分。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歷史成績采用原始分計入;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成績依據《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賦分辦法》轉換后計入。
3、招生計劃編制
招生類別分為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每類招生計劃按照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分列編制。
選考物理科目的考生只能填報物理科目組合的院校和專業,選考歷史科目的考生只能填報歷史科目組合的院校和專業。
4、錄取模式
本科批次招生原則上實施“院校+專業組”(以下簡稱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高職(??疲┡握猩鷮嵤I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5、分開投檔
2021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照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開劃線、按類分批次分開投檔。
6、錄取批次
普通類錄取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高職(??疲┡?個批次。
藝術類錄取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和高職(??疲┡?個批次。
體育類錄取分為本科批和高職(??疲┡?個批次。
7、志愿單位
本科批次原則上以“院校專業組”為志愿填報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即為1個志愿(內設6個專業志愿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下同),按“院校專業組+專業”的方式進行志愿填報。
8、志愿數量
普通類本科批常規志愿設置4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藝術類本科批省考階段常規志愿設置40個專業志愿,體育類本科批常規志愿設置2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
9、填報要求
考生填報志愿時,選擇性考試科目須符合擬填報院校專業組的選考科目要求。
10、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在2021年1月至4月和其他7省同步開展從報名、命題,到考試、評卷、錄取的全真全員全過程新高考適應性考試。高考報名考生全部參加適應性考試,考試時間為2021年1月23日至25日3天,志愿填報和錄取工作安排在4月份進行。
“院校專業組”指的是某一高校對考生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的組合。一所院??稍O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
例:“A大學專業組1”選考科目要求為首選科目物理、再選科目不限,包括通信工程等若干專業;“A大學專業組2”選考科目要求為首選科目物理、再選科目化學或生物,包括臨床醫學等若干專業。如考生擬報考A大學通信工程和臨床醫學2個專業,應符合以上2個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填報“A大學專業組1”和“A大學專業組2”兩個院校專業組志愿,并分別在兩個院校專業組中填報通信工程、臨床醫學專業志愿。
參考一下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招生專業目錄樣表
▼▼▼
注意:上表是招生目錄樣表,不是志愿樣表。
簡單來說就是,每所高校將該校所有招生專業按選科要求分成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同一個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選考科目相同??忌荒芴顖罂颇恳笈c自己的選科相符的院校專業組。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是以院校專業組為投檔單位,按考生投檔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檢索考生所填院校專業組志愿,符合投檔條件的即向該院校專業組投檔,如沒有符合投檔條件的則不能投檔。上述過程完成后,無論檔案是否投出,均視為該考生已享受了本次平行志愿投檔機會。
如果考生檔案投檔到某院校專業組后,因故被退出,將不再補投到該次考生所填報的其它院校專業組志愿。
院校專業組會給考生
填報高考志愿帶來什么變化?
一、填報數量增加,填報任務加重。
改革后,普通類本科批常規志愿設置4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藝術類本科批省考階段常規志愿設置40個專業志愿,體育類本科批常規志愿設置2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所以,建議考生、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院校專業和新高考招生錄取方案,真正填報志愿短短的時間是不足以充分了解院校專業的。
二、往年投檔分數線和排位參考價值變小。
2021年,福建高考取消文史類、理工類,取而代之的是普通類,招生計劃按照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分列編制。
由于是第一年新高考,招生類別有變,所以往年投檔分數線和排位的參考價值變小了,填報難度也增大了。
三、投檔風險增加。
往年高考招生計劃按照文理分開,文科生填報文科專業,理科生填報理科專業,一般不會都報錯。
2021年新高考招生計劃會按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列編制。但還要注意再選科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40個志愿都不符合院校專業組選科要求,不符合投檔條件就不能投檔,無論檔案是否投出,該考生都被視為已享受了本次平行志愿投檔機會。
1、考生在填報志愿前,應先了解院校專業選科要求,確定符合選科要求的專業。
一是要符合首選科目要求。物理科目組合下的專業組,只有首選科目為物理的考生才能填報;歷史科目組合下的專業組,只有首選科目為歷史的考生才能填報。
二是要符合再選科目要求。
(1)招生專業不提再選科目要求的,符合首選科目要求的考生均可報考。
(2)招生專業提出1門再選科目要求的,考生必須選考該科目方可報考。例如某校某專業組對化學科目提出要求,符合首選科目要求且選考化學的考生才能報考。
(3)招生專業提出2門再選科目要求且均須選考的,考生須同時選考這2門科目方可報考。例如某校某專業組同時對化學和生物科目提出要求,符合首選科目要求且同時選考化學和生物科目的考生才能報考。
(4)招生專業提出2門再選科目要求且只須選考其中1門的,考生選考該2門科目中的任意1門即可報考。例如某校某專業組要求考生選考化學或生物科目,符合首選科目要求且只要選考科目中有化學或生物科目的考生即可報考。
注意!一定要分清再選科目要求中的“均須選考”和“選考其中一門即可”。
看圖↓↓↓
“化學、地理均須選考方可報考”就是考生的再選科目要有化學和地理,缺一不可。
“化學、地理選考其中一門即可報考”就是再選科目中有化學或者地理一門科目就可以報考了。
2、了解符合選科要求的專業,包括專業就業情況、熱門程度,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看好的、適合自己的專業。
3、錄取原則:40個平行志愿都是第一志愿。
普通類本科批常規志愿你可以填報40個??梢蕴顖蟛煌咝5脑盒I組,也可以是同一學校的多個院校專業組。但要注意符合專業選科要求和其他要求(如身體條件)。
4、降低風險:把40個專業志愿都填滿,避免退檔。
由于福建本一、本二合并為本科批,所以本科批投檔是同學們上本科的最后機會。
福妹建議,如果想提高自己的錄取率,考生還是應該花一點心思好好研究招生計劃本,把40個志愿都填滿,畢竟,一項空白就意味著主動放棄一次可能的投檔機會。
5、志愿要有合理梯度。
填報志愿時注意梯度,建議采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辦法來選擇院校專業,合理確定各專業志愿之間的梯度。感興趣的、喜歡的、沖的盡量靠前。
以上是針對高考生的選專業建議,如果是還未選科的高中生,當然是要先了解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的專業,再據此去選科。
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原始分滿分各為100分,以等級轉換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每科在轉換時,以30分作為等級轉換分的賦分起點,等級轉換分滿分為100分。
將每科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15%、35%、35%、13%和2%。
將A至E等5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轉換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個分數區間,得出考生的等級轉換分。
每科計算等級轉換的基數為實際參加該科目考試的全部考生人數(含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的全部考生)。
1.普通類考生高考總成績排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前,應先根據考生高考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排序??忌煽兎謹迪嗤?,先按享受同等條件優先錄取的條件排序,再依次按語文數學兩科成績之和、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成績、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成績、再選科目單科最高成績、再選科目單科次高成績從高到低排序;如果位次仍相同,再比較考生志愿順序,順序在前者優先投檔,志愿順序相同則全部投檔,是否錄取由招生院校決定。
2.藝術類和體育類考生綜合分排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前,先根據藝術類考生和體育類考生綜合分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排序??忌C合分相同的,先按享受同等條件優先錄取的條件排序,再依次按高考總成績、語文數學兩科成績之和、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成績、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成績、再選科目單科最高成績、再選科目單科次高成績從高到低排序;如果位次仍相同,再比較考生志愿順序,順序在前者優先投檔,志愿順序相同則全部投檔,是否錄取由招生院校決定。
一個專業組為一個志愿,是否還要具體到專業?每個專業組能填幾個專業呢?
答: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獨立的志愿,內設6個專業志愿。
一個專業組內設6個專業和專業調劑選項。專業調劑是否在本專業組內調?
答:福建暫未通知2021年高考專業調劑政策,我們看看福建往年的情況和其他新高考省份的調劑政策。
2020年福建高考,專業服從調劑志愿可在招生院校未完成計劃的專業內進行調劑。
2021年廣東新高考,只能在同一個院校專業組未完成計劃的專業內進行專業調劑。
圖片來源:海峽教育報社